在目前很多中水回用、废水减排/近零排放等废水处理应用系统中,膜的污染问题比较常见。当我们对这些膜污染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整合,了解了其污染的本质,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常见的膜污染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污染:1. 颗粒/胶体污染;2. 无机物:如无机结垢、硅胶体、硅酸盐类等;3. 有机物:如油、表面活性剂、强极性溶剂等;4. 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等。预处理作为众多深度处理系统的第一步,其重要性早已被大众认同。在目前项目的整体工艺设计中,预处理工艺的配套和选型,用户和设计方都会投入更多地的时间来做评估。预处理工艺设计及选型过程中,只要涉及除硬、除硅、过滤等过程,管式膜过滤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市场所选择。传统工艺传统工艺:双碱法软化+沉淀池+砂/炭滤+中空纤维膜传统预处理工艺包技术成熟,目前市场应用案例多,但项目总占地面积较大,工艺流程较长,而且目前很少能看到上述这么全的工艺配套。传统工艺系统常规要添加PAC和PAM等助凝剂和絮凝剂,这些药剂其实都是后续深度处理系统中比较讨厌的成分。工艺流程越长,问题点就会越多,可靠性就会降低;传统预处理工艺更适用于来水水质相对稳定且波动小的工程中。从技术角度出发,预处理的工艺设计毋庸置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从经济性角度出发,也是如此。很多时候,预处理的运行成本测算让众多用户望而却步,其中很大的占比部分就是药剂的使用。软化运行费用主要因素:1. ...
发布时间:
2020
-
12
-
07
浏览次数:110
针对过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维成本高,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因地制宜,利用村屯地势自然落差,在鹿寨县鹿寨镇大村村古丁屯探索出有别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农村模式”,总结出“三水分离、分开收集、逐级处理、多次利用、全程无动力”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就地利用、就地循环。要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黑水(厕所粪污)、灰水(洗浴水、厨房等生活污水)、白水(雨水)三水分离是前提。针对三水不同性质,柳州市在户厕改造时规划每一户均建有三格式化粪池,利用不同颜色的管道分别对应收集,并分别进行逐级处理、多次利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效益最大化。“首先,黑水经家庭三格式化粪池第一次无害化处理后,第三格的黑水当作液肥用于农户房前屋后的微菜园、微果园,实现初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剩余黑水经黑水管网收集至屯边的大三格化粪池再经二次无害化处理,可抽吸粪水给果园、蔗地、桑田、农田、林地等施肥,实现二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还有未利用完的黑水流入末端人工湿地做最终净化处理后可流入大的蓄水池用于农田浇灌。”柳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次,厨房洗涤水、洗浴水等生活污水经过隔油格栅沉沙池后,进入家庭式人工湿地进行第一道收集和处理,溢出的水通过管道进入集中式人工湿地,经检测表明,经过两次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农村污水一级水质,可流入大蓄水池用于农田...
发布时间:
2020
-
11
-
23
浏览次数:13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纺织企业已呈现向各种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态势,工业园区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存在资源和能源消耗增加、盲目选址、监管不力等因素。由工业园区开发带来的环境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1.缺乏统一、合理的园区建设规划部分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之初没有结合本地自身实际情况,盲目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在选址、产业定位、规划等方面未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造成园区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在后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在工业园区建设之时,往往是先建设后规划,各企业先征地定点,定点就建,导致生产区、生活区、仓储区等混杂在一起,未能合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统一的园区建设规划。2.准入门槛低,盲目引进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一些园区在企业引进上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部分园区忽视项目的技术含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将一些有污染、产能过剩、工艺落后的项目引进园区,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3.环境管理能力不足目前,由于环保工作任务的加大、环境管理对象的转变(由单一型转为分散型)、环境执法监督机制欠缺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束缚等原因,造成多数工业园区监督执法难度大,相应环境管理未能跟上工业园区的发展。此外,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存在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均进一步加大了工业园区监督和管理难度。...
发布时间:
2020
-
11
-
19
浏览次数:112